一、经济运行情况
上半年,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5.82亿元,增长8.0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9.76亿元,与去年同期下降0.3%;第二产业增加值848.97亿元,增长7.3%;第三产业增加值1007.09亿元,增长8.7%。三次产业结构为0.5:45.5:54.0,第三产业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0.4个百分点。
(一)三大产业稳步增长
服务业引领和带动作用突出。上半年,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6.9%,拉动GDP增长4.5个百分点。金融业、批发零售业、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带动服务业较快增长。金融业贡献稳定,6月末,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.04万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9.4%;各项贷款余额0.94万亿元,增长15.2%,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2.8%,拉动GDP增长1.4个百分点。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幅稳步提升,上半年,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5609.48亿元,增长18.4%,比一季度提高0.8个百分点,重点商贸企业拉动作用明显,42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额2380.48亿元,增长26.7%,拉动批发零售业增长10.6个百分点,累计增量超10亿元企业共11家,净增销售额532.08亿元,其中国贸集团、建发股份、象屿物流增量超百亿,上半年,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8.6%,拉动GDP增长1.0个百分点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快速增长,1-5月营业收入增长26.3%,上半年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.8%,拉动GDP增长0.9个百分点。
工业保持平稳增长。上半年,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6.03亿元,增长8.0%。八成行业保持增长,35个工业行业中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、医药制造业、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,增加值分别增长32.2%、28.3%、27.6%。从产值看,电子、机械两大支柱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63.06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8.1%。其中电子行业实现产值1081.80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7.5%;机械行业实现产值881.26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.6%。
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增长。上半年,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.06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0.3%。其中农业、林业、牧业、农林牧渔服务业保持增长,分别实现产值8.45亿元、1686.57万元、5.81亿元和2.19亿元,分别增长4.2%、7.1倍、0.2%和5.0%;渔业实现产值2.45亿元,下降17.3%。
(二)三大需求总体趋稳
投资需求平稳增长。上半年,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1234.86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12.3%。全市共有90个超十亿元大项目,比去年同期增加15个,完成投资461.08亿元,增长16.3%,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.9个百分点。基础设施投资对全市投资拉动显著,完成投资554.19亿元,增长36.2%,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.4个百分点,其中水利、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势迅猛,在马銮湾片区生态修复一期工程、会议中心改扩建及提升改造等项目带动下,完成投资224.33亿元,增长1倍。工业投资重点投向电子行业,完成投资201.08亿元,增长11.3%,在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、厦门软件园三期研发区一期工程、天马微电子第6代低温多晶硅及彩色滤光片项目等项目拉动下,电子行业完成投资109.39亿元,占工业投资的54.4%,增长7.2%;在福建厦门抽水蓄能电站、黄厝110kV变电站进线土建工程等项目拉动下,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23.91亿元,增长38.5%。积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,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11.0%,比一季度提高1.2个百分点。
消费需求稳定增长。上半年,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7.47亿元,增长13.2%。消费热点保持较快增长势头,健康、信息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增势良好,中西药品类、通讯器材类、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1.2%、1.2倍和82.0%。汽车销售市场转好带动消费回升,汽车类零售额增长5.7%,比一季度提升5.0个百分点。
进出口需求平稳增长。上半年,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2820.94亿元,增长16.4%,比去年同期提升21.9个百分点,与全省水平持平,其中出口1522.86亿元,增长1.2%,比去年同期提高10.4个百分点,外资企业出口增长9.6%,比全市平均水平高8.4个百分点,带动出口稳步回升;进口1298.08亿元,增长41.1%,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39.8个百分点,高于全省1.3个百分点,今年以来增幅保持在40%以上。
二、经济发展亮点
(一)新动能不断增强,新经济蓬勃发展
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扩大。上半年,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78.56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7.8%,比去年同期提高8.1个百分点。互联网与零售业深度融合,上半年,实现限额以上网上零售额116.06亿元,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.0%,增长83.1%,比一季度提升18.8个百分点。
新型业态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。信息经济相关产业快速增长,1-5月,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.0%。“分享经济”带动传统行业释放活力,家政、租车等平台型企业快速增长,1-5月,好慷家政、神州租车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.8倍和13.1%。
(二)自贸试验区加快产业集聚,交通枢纽地位逐步提升
自贸区优势产业实现集聚发展。航空维修基地建设稳步推进,获批海关特殊监管区外航空保税维修试点等重大政策,上半年,航空维修业实现营业收入39.62亿元,增长12.8%,成为亚洲第一、全球第三的“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”。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创新,挂牌后至6月末,厦门片区累计引进金融与类金融企业4538家,比2016年底增加747家。自贸区产业引导基金首批投资设立的3支子基金落户,累计投入1.1亿元。做大做强融资租赁产业,区内共有融资租赁企业249家,纳税1.83亿元。上半年,飞机租赁业务共计引进11架飞机,大型设备、船舶租赁实现突破,海信升公司开展码头吊机租赁业务,金圆融资租赁公司签署海工船售后回租赁合同。
枢纽优势带动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。全市航运物流业迎来发展利好,厦门获评“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”之一,厦门港正式成为中国自贸试验区首批8个国际船舶登记船籍港之一。上半年,全港货物吞吐量、集装箱吞吐量稳定增长,分别增长2.6%、7.1%,比去年同期提高4.6和4.4个百分点;航空周转量保持较快增长,客、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9.6%、7.0%,比去年同期提高7.0和4.1个百分点。中欧(厦门)班列常态化运营,开通波兰罗兹、德国纽伦堡、荷兰蒂尔堡、俄罗斯莫斯科等4个终点站,通过海铁联运延伸至台湾地区,对接东盟,形成一条跨越海峡、横贯亚欧大陆的国家物流新通道。上半年,发运40列、货值5.55亿元,增长13.3%。
(三)减费降税效果显现,企业经营效益向好
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。随着“营改增”的全面推进及减负政策的逐步实施,1-5月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、财务费用分别增长4.9%、5.8%和12.4%,分别低于营业收入增幅7.6、6.7和0.1个百分点;税金总额(含营业税金及附加、税金和应交增值税,下同)下降4.0%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、财务费用分别增长4.3%、9.6%和下降5.0%,分别低于营业收入增幅24.3、19.0、33.6个百分点;税金总额下降20.1%。
企业盈利能力逐步增强。工业企业效益逐月提升,1-5月,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43.9%,比一季度提升10.1个百分点;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6.91,比一季度提升14.91个点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20.26亿元,下降5.2%,比一季度减少8.5个百分点。规模以上服务业盈利能力较强,1-5月,利润总额增长1倍,比一季度提升45.2个百分点。
(四)民生保障持续加强,社会事业稳步推进
财政支出重点保障民生,上半年,全市财政支出383.14亿元,增长23.7%,继续加大对教育、社会保障和就业、医疗支持力度,分别支出63.83亿元、25.62亿元和25.42亿元,合计占财政支出近三成。
社会事业投入加大,完成投资50.13亿元,增长18.2%,在厦门一中海沧校区、厦门大学新校区等项目带动下,教育完成投资17.29亿元、增长9.2%;在湖里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项目带动下,卫生和社会工作完成投资11.67亿元,增长16.2%;在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园、厦门大学访客中心及演武运动场改造项目工程等项目拉动下,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16.71亿元,增长14.7%。
三、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
(一)工业企稳基础仍较薄弱
一是新增工业企业数偏少,2015、2016年全市仅分别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和10家,今年上半年入库仅2家,工业新增长点开源不足。二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虽有所扩大,但对全市工业拉动作用减弱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慢于全市平均水平0.3个百分点。三是近四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减产,上半年减产企业共618家,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35.9%,减产178.44亿元,其中29家减产超亿元企业合计减产108.84亿元,宸鸿科技、翔鹭化纤、厦门钨业、友达光电、中盛粮油、联想移动等5家企业减产超5亿元。四是工业相关指标放缓,工业用电增长4.1%,比一季度减少6.5个百分点,工业用水仅增长0.6%。五是PPI指数小幅提升,上半年全市PPI指数为102.9,比一季度提高0.6个百分点,PPI上行将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增幅产生较大影响。
(二)工业投资发展后劲不足,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放缓
工业投资缺乏新的大项目,上半年,全市工业投资增幅比一季度大幅减少19.2个百分点,部分工业大项目已接近收尾阶段,天马微电子第6代低温多晶硅及彩色滤光片、三安光电产业化、电子硝子液晶用玻璃生产线等大项目投资额明显低于去年同期。上半年,全市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9.8%,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92.1个百分点,主要受翔安新机场前期推进现状影响,大小嶝造地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工程进展放缓。
(三)房地产市场仍较为低迷
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缩紧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,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2.5%,影响房地产增加值下降6.1%,拉低GDP增长0.3个百分点,是第三产业中唯一的增加值下降的行业。
(四)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面临趋缓压力
1-5月,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6.3%,比一季度减少7.8个百分点,受部分大企业以及下半年基数增大影响,增长面临趋缓压力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对全市经济拉动作用明显,但上半年该行业增加值增长10.8%,比一季度减少7.2个百分点,拉动GDP增长比一季度减少0.8个百分点。
四、相关建议
(一)密切关注工业企业情况
一是加强数据监测力度,由经济主管部门牵头,跟踪指标变动较大的企业、行业,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、行业运行态势,根据情况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,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。二是加强精准服务,对于工业减量企业,特别是对减产超亿元的企业,建议重点监测、分类指导、精准服务,从市场、行业、企业、产品等进行多维度分析,帮助企业增加销售,提高产量,走出困境。
(二)积极引进产业布局重点项目,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开工
紧紧抓住自贸区、“一路一带”战略机遇,有效对接央企、外商港澳台以及大型民企,规划与推动一批带动性强、辐射面广的大型项目、重点项目,延长产业链,集聚产业群,形成投资规模优势,充分发挥大项目带动作用,为投资增长积蓄后劲。各部门要抓住下半年施工的黄金时期,对未开工项目尽早进行入库指导,主动协助项目单位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前期手续办理、施工协调等难题,切实做好项目推进工作。
(三)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
科学、稳健做好房地产调控,加大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力度,适时适度调节土地出让的区域、时序和节奏,同时,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,推动房地产市场供需保持平衡。
(四)促进全市服务业较快发展
目前房地产市场仍处在深度调整期,对全市经济产生的影响仍然明显。为补齐全市经济发展中的“短板”,还需要促进现代物流、金融服务、软件信息、研发技术、总部经济、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,多做贡献带动全市经济实现稳定增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