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统计资料 > 统计分析
1-5月厦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
发布日期:[2018-06-19] 【字体:

 

1-5月,厦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1692.53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8.2%,比1-4月提高0.1个百分点,呈现稳步回升态势。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.75亿元,下降3.9%,比1-4月提高0.7个百分点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10.69亿元,增长7.6%,比1-4月提高0.1个百分点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74.09亿元,增长8.9%,与1-4月持平;三次产业结构为0.547.951.6

J:\20180601五月月报\分析\图表\GDP速度.PNG

    一、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情况

一是大多数指标实现平稳增长。除一产增加值等个别指标外,其余指标均实现了增长,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、规上工业以及三产中房地产业、营利性服务业、非营利性服务业等增速在加快,与经济相关的指标表现仍较积极,工业用电量增长9.4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.9%,集装箱吞吐量增长8.8%,进出口总额、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仍全省居首,全市35个规上工业行业中有85.7%行业的增加值实现增长,比去年同期提高5.7个百分点。

二是“新经济”指标较快成长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38.26亿元,增长9.9%,比规上工业平均增速高1.3个百分点,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68.6%,比1-4月提高0.2个百分点;限上网上零售额99.25亿元,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%,增长9.7%1-4月,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持续较快增长,分别增长20.4%26.6%,互联网相关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,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7.7%,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7.3%

三是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。1-5月,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58.64亿元,增长14.2%;其中,地方级财政收入390.96亿元,增长11.6%;财政总收入与地方级财政收入均占全省比重27.9%,总量排名全省第一;在地方级收入中,税收收入增长12.0%,其中个人所得税、增值税、改征增值税等增长较快,分别增长61.4%21.5%17.4%。全市财政总支出329.48亿元,增长8.4%,占全省比重16.8%,总量排名全省第二;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,财政支出科目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城乡社区事务79.21亿元,教育57.91亿元,一般公共服务34.77亿元。

二、经济主要结构与行业运行

(一)第三产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

1-5月,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53.5%,比第二产业高6.71个百分点,拉动全市GDP增长4.37个百分点,比第二产业高0.55个百分点。三产中实现两位数增长的行业是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,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5.55亿元,增长14.6%,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6.9%,拉动GDP增长1.38个百分点,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2.63亿元,增长14.8%,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.3%,拉动GDP增长0.76个百分点;近几个月房地产业实现较快增长,1-5月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为7.8%,比1-2月(-8.0%)提高了15.8个百分点,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.75%,拉动GDP增长0.22个百分点;批发和零售业、金融保险业、运输、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均超过百亿元,分别实现增加值181.86亿元、178.18亿元、135.07亿元,增长6.5%4.5%9.5%,分别拉动GDP增长0.720.480.73个百分点。

J:\20180601五月月报\分析\图表\三产结构图.PNG

    (二)规上工业经济增速加快

1-5月,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8.61亿元,增长8.6%,比1-4月提高0.2个百分点。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16.02亿元,电子和机械两大支柱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47.53亿元,占规上工业比重69.5%,增长11.0%,其中,电子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70.54亿元,占规上工业比重38.6%,增长10.5%;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6.99亿元,占规上工业比重30.9%,增长11.8%

    1-5月,全市主要产业链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34.29亿元,占规上工业比重61.0%,其中平板显示产业链、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链、汽车产业链、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产业链、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链超百亿元,分别完成产值472.78亿元、364.16亿元、177.72亿元、118.34亿元和101.82亿元,速度分别为-0.7%30.4%9.4%11.4%16.1%。产业链产值增长较快的有: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链、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链,分别增长30.4%19.3%

1-5月,全市1892家规上工业企业中,有1154家企业增产,实现产值增量415.42亿元,其中有63家企业产值增量上亿元;另有735家企业减产,出现产值减量176.75亿元。1-5月,全市实现工业出口交货值881.19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1.8%,从企业数量上看,全市规上工业有出口业务的企业998家,实现出口增长的企业537家,占53.8%

J:\20180601五月月报\分析\图表\工业增加值与用电量.PNG

    三、厦门经济的需求分析

    (一)投资:投资增速有所回落

    1-5月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增长8.9%,比1-4月回落1.3个百分点。分产业看,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.7%,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.5%;分区域看,思明区投资下降37.7%,湖里区投资增长27.0%,海沧区投资下降13.4%,集美区投资增长24.5%,同安区投资增长37.0%,翔安区投资增长17.9%;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向岛外倾斜,岛外四个区投资占全市的74.6%,增长13.9%,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.9个百分点。

    1-5月,分领域看,交通运输业投资拉动作用显著,增长26.7%,高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7.8个百分点,占全部投资的26.9%,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.2个百分点;工业投资有所恢复,增长4.9%,增速比1-4月提高1.0个百分点,比一季度提高5.7个百分点;民间投资增长18.6%,增速比1-4月提高3.8个百分点。

J:\20180601五月月报\分析\图表\固投速度.PNG

    (二)消费:消费市场平稳增长

    1-5月,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5266.90亿元,增长14.8%。全市41家重点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2251.56亿元,增长20.8%,拉动限上批零销售额增长9.0个百分点,与去年同期相比,其中21家企业增产、19家企业减产;1887家非重点限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2701.52亿元,增长10.8%

    1-5月,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.07亿元,增长9.2%。从具体行业看,体育娱乐用品类、衣着类、日用品类增长较快,分别增长31.9%28.5%20.9%;另外,占限上社零比重31.6%的汽车类增长8.2%

J:\20180601五月月报\分析\图表\社会消费品.PNG

    (三)进出口:进出口增速放缓

 1-5月,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额2381.37亿元,增长3.5%,比1-4月回落1.0个百分点;其中进口额1091.86亿元,增长2.9%,比1-4月提高1.8个百分点;出口额1289.51亿元,增长4.1%,比1-4月回落3.5个百分点。

 1-5月,全市新设外资企业430个,合同外资255.37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168亿元的152.0%,实际使用外资53.26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105.9亿元的50.3%。使用外资规模仍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。

J:\20180601五月月报\分析\图表\进出口.PNG

    四、金融物价保持稳定运行

    5月末,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194.81亿元,增长8.9%;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207.55亿元,增长10.2%

    1-5月,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.1%,其中服务项目和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3.3%1.3%;八大类居民消费品中,医疗保健类涨幅最大,上涨5.4%,其次是居住类、食品烟酒类、教育文化和娱乐类,分别上涨4.2%2.1%1.7%

    五、经济运行需要关注的方面

    (一)从整体来看,厦门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,近两个月GDP增速有所加快,主要得益于规上工业、三产中部分重点行业的有力拉动,但同时也要看到,1-5月工业产销率(95.4%)排名全省最后,13条工业产业链有4条出现了减产,其中占规上工业比重(18.8%)最大的平板显示产业链,1-5月工业产值速度为下降0.7%;三产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8.3个百分点,传统的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.0个百点,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速只有3%左右。总体上,经济增速在一个相对合理范围之内波动,但仍要关注部分经济领域的情况与数据的变化。

    (二)从投资看,投资仍是厦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,1-5月厦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.9%,今年以来呈不断下滑态势,其中民间投资、社会事业投资等增速较一季度大幅回落;从进出口看,2017年厦门经济外向度133.67%,居十五个副省级城市首位,1-5月厦门进出口增长3.5%,其中出口增长4.1%,进出口的增速在放缓。从消费看,1-5月,与消费相关的批发、零售、住宿等指标的增幅,在全省九地市中均排名靠后,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增强。

    (三)从效益来看,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,但部分领域趋势变化需要注意。1-4月厦门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1.4个点,但工业利润增幅(6.2%)、利税增幅(8.9%)比去年同期回落,工业主营收入增幅(14.8%)低于主营成本增幅(16.4%)、销售费用增幅(15.2%)和财务费用增幅(46.3%),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达到8.3%,这些都可能对工业效益产生不利影响。